“貴陽,暴雨轉陣雨……”6月9日貴州百姓氣象站欄目的一則天氣預報消息引起了筆者的注意,“今夜貴陽市水文水資源局(以下簡稱貴陽水文局)機關水情科辦公室注定燈火通明。”?
巡測工作人員在貴陽水文站作業
他們是在水一方的守夜人?
“6月9日8時-10日8時,全市轄區內發生大暴雨6站、暴雨50站、大雨35站、中雨19站,其中最大降雨量為南明區貴陽站117mm,其次是云巖區雅關站116.5mm和清鎮市新發站109mm;受降雨影響,市內各主要河流水位上漲,未發生超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,貴陽(三)站水位漲幅最大,為2.59m,其次為清鎮市衛城站漲幅為1.87m和清鎮市河堤站1.31m……”這是6月10日1點30分以來貴陽水文局水情科工作人員連續報出的第3則雨水情信息。
他們24小時密切監視著顯示屏上轄區范圍內站點時刻變化的雨量、水位等信息,絲毫不敢松懈,以便及時向防汛抗旱部門報出第一手雨水情數據,為上級部門作出防汛決策提供有力支撐。汛期24小時待命是他們的職責,通宵達旦更是家常便飯。
他們默默無聞,只用一則則雨水情信息發聲。
他們是風雨中的逆行者
“請巡測人員根據雨情及時開展巡測工作,請辦公室及時通知駕駛員。”雨情就是號角,汛情就是命令。隨著一聲令下,貴陽水文局巡測組工作人員即刻整裝向著最前線各監測站點出發。
為搶測洪峰,他們要賽速度、抓時機、出成果。他們操持著手中的儀器設備,認真地讀數、反復地校核、仔細地計算,一遍又一遍,如此周而復始。風雨中,他們時常要通宵達旦、深入險灘、風餐露宿。即便沒有雨情,也需要開展好日常的河流監測工作。面對烈日灼灼,滿頭大汗,也要確保收集到的水文數據可靠、有效,日積月累下來,他們的皮膚也變得黝黑粗糙……這是長期奔赴一線水文人的工作日常。
巡測工作人員在衛城站作業現場進行數據分析
他們是江河的守護人
為適應新時代水文發展需要,貴陽水文測驗方式由過去單一的駐測模式轉變為巡測為主、駐測結合、應急補充的方式,雖然測驗方式發生了變化,但仍有4個基本水文站駐守著水文工作人員。
暴雨來臨時,他們要不斷地操作ADCP、利用水文纜道流速儀器等記錄下因降雨帶來的河流流量變化過程,與此同時還要收集實時的水位、雨量、泥沙等數據,時刻警惕著警戒水位的到來。雨過天晴后,他們還要再忙活一陣子,等待洪峰的到來,等待洪水的退去,所有的付出都為那份珍貴的數據。
不論晴空萬里還是狂風驟雨,他們都常年駐守在基層一線,與山為伴、與水為鄰,甘于寂寞,遠離喧囂,守護河堤兩岸安寧。
麥穰水文站流量施測?
他們是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先鋒隊
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。面對急流,一線黨員同志始終沖鋒在前,哪里有雨情,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,他們在守護一方群眾時自覺踐行初心,在急難險境中自覺詮釋使命,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。
狂風暴雨時,他們無懼艱險,用實際行動守江河安瀾;風平浪靜時,他們甘于奉獻,用日夜堅守換一方水土平安。
他們的崗位平凡,但絕不平庸。
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——水文人。
(作者:劉???嘉;編輯:許? ?蔓;審校:盧文遠;編審:王偉康;來源:貴陽市水文水資源局)